搜索
儋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发表时间:2025-06-18 15:01 儋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3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以精准高效的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但在工作中仍存在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企业优质岗位不足;劳动力供需不匹配;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加强宣传引导,构架就业合力框架 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强化部门配合。要进一步宣传我市稳就业政策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解读,选树一批工作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挖掘一批新职业新岗位,正确引导劳动者择业方向;要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强化重大舆情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稳定社会预期;要健全各部门日常协调机制,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实现就业工作“同频共振”。二是强化就业认识,不断完善政策。继续完善各项就业服务政策,保持连续性,全面深入落实各项稳岗促就业措施,持续把“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到企业”落到实处。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加大稳岗补贴力度,支持和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同时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大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促进企业发展,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对重点群体要持续落实帮扶政策。完善职业认定体系,探索研究大学生创业低成本孵化、促进退役军人学历提升、残疾人集体共富等政策措施。 二、强化就业服务主体意识,帮扶就业 一是充实新业态盲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于快速增长的新业态行业,要坚持“抓行业、行业抓”,及时对接上级部门,尽快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全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归口管理,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认真研究争取及时补齐新就业形态发展中存在的法律、政策、制度,及人才服务等短板,进一步完善新业态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职业标准等方面规定,为维护其劳动保障权益提供依据,引导新就业形态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带动传统就业,拓展新的就业创业空间。二是全力化解劳动矛盾、提升困难群体就业。要密切关注全市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对劳资纠纷、裁员失业、债务矛盾等问题引发的风险要充分研判、妥善应对,及时化解因企业变动产生的劳动关系矛盾,着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三是加大技能培训管理。要加强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市场,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改变单一的集中授课、填鸭式教学等模式,逐步推广企校合作、校地合作、地企合作、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要突出培训机构运行规范和资金实效考核。 三、做好就业门路扩宽工程,搭建创业扶持体系 一是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新增就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经济,继续深耕“儋州月嫂”“儋耳渔娘”等劳务品牌,大力推动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等产业建设,为农村人口提供稳定、持续的就业机会。二是积极推进儋洋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积极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乡村投资建厂。三是不断提高自主创业扶持,引导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改善创业工作推动体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创业服务体系以及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创业担保贷款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 四、深化就业驿站发展,加强就业驿站发展指导 一是各个就业驿站针对当地用工实际情况、失业人员情况、再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根据当地和周边地域用工形式,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培训、政策宣传等综合性就业服务,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二是强化对全市18个就业驿站管理,完善机制、精准施策,按照服务对象、行业需求、就业形态等进行分类指导,打破“一刀切”服务模式,实现资源精准匹配,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五、聚焦促进供需匹配,强化培训服务质量 一是以系统化思维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通过动态跟踪机制落实企业常态化用工服务,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实时动态监测岗位缺口、技能要求与区域分布特征,实施“一企一策”定向服务,努力缓解招工难问题。二是加快推进洋浦高级技工学校申报海南西部技师学院,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尽快解决西部技师学院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征收费用和后续项目申报、资金问题,提升儋州技能人才培训水平,为儋洋一体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请市人民政府于2025年8月底前将以上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书面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儋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6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