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详情

东营人大:做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答卷”

发表时间:2021-12-30 11:00作者:编辑

九曲黄河东入海,水漫之地有丰色。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块。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完成高质量“立法答卷”,以高质量“立法答卷”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东营乐章。

立什么法由人民群众来“点”

“真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蓝天白云啊,可惜现在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建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上立法日程!”家住辽河小区的曲爱然老人在立法项目建议书上整整齐齐地写道。“据了解,老百姓环境投诉中一半以上都与大气污染有关。要为民立法,规范相关行为。”一位热心市民则通过电话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立法建议。

在征集2019年立法计划时,通过网站留言、电话、来信来函、微信公众号、面对面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到关于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立法的建议高居榜首。民既有所盼,法当有所应。市人大常委会随即召集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可行性、必要性论证后,经市委审定同意,将《东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纳入立法计划。

同样,该市《2017-2021年地方立法规划》通过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确定的15个项目中有13个是群众呼声高、反映强烈、参与度最多的民生事项。随之,一部部体现民意的法规接踵而来。例如,2017年出台了《东营市城乡规划条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露天烧烤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刷新了城乡颜值,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2018年出台了《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19年出台了《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全力呵护陆海生态系统,满足市民亲近海洋的新期待;2020年出台了《东营市城市供水条例》,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饮用水水源予以规范和保护,用法治力量守护一城清水……

在东营,通过群众“点题”的方式,让法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向民生细微处延伸,确保立法体现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立法的温度,也充分彰显了立法机关浓浓的为民情怀。

法规条文请人民群众来“议”

“要把‘禁止饲养大型犬和烈性犬’的内容写到法规里,特别是像居民区这样的重点区域更要禁止,以免咬伤老人和孩子。”“我觉得,在照顾爱狗人士意愿的同时,要明确规定每一户限养一只,而且要配戴嘴套。”……在河安社区立法联系点举办的《东营市养犬管理条例》立法征询会上,与会的居民代表进行着激烈地讨论。

“以前感觉立法是很遥远、高大上的事,现在感觉和自己特别近,居民参与的热情都很高。特别是当自己提的建议被采纳后,激动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说到联系点成立以来社区居民参与立法的变化时,联系点负责人王悦兵这样总结。为了让更多基层的声音被听见,河安社区联系点共划设9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都设置一个线下采集点,涵盖了所有居民区。线上则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将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手机直接提出来。同时将联系点与代表工作站有机结合,方便人大代表在联系群众时收集立法意见建议。最终,《东营市养犬管理条例》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241条。正是有了民意数据的支撑,条例最终作出了增加限养制度等十余项修改。

像这种立法民情“直通车”在全市一共有8个,从企业到机关,从行业组织到街道社区,每年能提供原汁原味的居民意见建议上千条,真正打通了汇集民意的“最后一公里”。

立法联系点仅仅是市人大立法工作的一条“线”,为了扩大民主立法的“面”,该市成立了30人的立法咨询队伍,为科学论证条款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构建了“分段领跑、全程参与”的起草工作机制,在部门起草阶段提前介入,敢于直面矛盾,避免部门起草带来的部门利益倾向;建立落实法规草案征求人大代表意见机制,通过代表工作站、代表履职平台等不断拓宽代表参与立法全过程的途径,让立法更接地气;完善立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立法工作的联系和互动,共同解决立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条例中的每一项制度设计、每一个条款、每一个“法言法语”都装满了民意,散发着民主的光芒。

实施效果怎么样让人民群众来“评”

“在调研中发现,我市的“僵尸车”现象较为严重,但《东营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却没有相关规范,建议在下一步修改时能加上。”第三方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张耀心说道。

这是该市开启立法后评估工作时委托评估机构开展立法调研的缩影。立法后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立法机关关起门来搞评估,难免陷入立法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窘境。因此,该市创新思路,采用了市、县人大常委会及执法部门的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单纯自评存在客观公正性不强的问题,又解决了单纯第三方评估缺乏对立法本意的深刻理解导致无的放矢的不足。在工作中,设计了包括22项指标的调查问卷,委托专业机构发放1500份,还走访了100余名市民和20余名市人大代表征求意见。最终为立法后评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下一步修改法规奠定坚实基础。这成为该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国际湿地城市”是东营的“金名片”。除此之外,东营还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这一张张闪亮名片的背后,一部条例的贯彻执行功不可没,它就是《东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听取条例实施情况汇报、开展执法检查等手段作为监督政府部门贯彻实施条例的有力抓手,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如今,在东营,随地吐痰、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横穿马路时低头看手机等这些不文明行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再把目光转向“养犬”。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东营市养犬管理条例》执法检查,邀请了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广泛参与。“检查组深入犬只收容救助留检所的操作间、医务室、犬舍等区域进行仔细地检查,全面了解犬只管理的情况。”参与执法检查的市人大代表劳振花说道。在摸清法规实施情况的同时,劳振花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执法部门监管力度不大、居委会和小区物业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她都详细记录,并积极建言献策,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促进了法规落地生根。

这些都是市人大常委会为推进立行并举,做好法规“后半篇文章”而亮出的一系列保障举措。既客观公正开展“立法体检”,确保法规质量,又雷厉风行推进法规实施,凸显监督实效。

今朝回头看,花开正满园。在东营,地方立法工作的全过程都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体现和生动实践,广大群众在立法工作中正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


分享到: